本更
站新
歷紀
史錄

王極
宗拳
岳釋
太意

清公
明告
停通
課知

救宗
國岳
團太
之極

布之
武行
道事
館曆

宗拳
岳說
太明
極會







頻道
紀錄所有的點滴,有嚴謹的拳理論述,有無價的紀錄回憶,也有日常的生活...慢慢的累積增加中...

18-宗岳太極氣沈丹田

現在我們來看「虛領頂勁,氣沈丹田,不偏不倚、忽隱忽現」,所謂的氣在太極拳的用技裡
,不是指呼時由鼻孔進出身體的空氣,也不是指練氣功時,透過呼吸以意念導引運行於經絡
的內氣,也不是練氣功時引內氣發之於外的外氣,太極拳的呼吸方法是以自然呼吸為準,它在引、落、合時為吸氣,吸氣時微收小腹,出時為呼氣,呼氣時微鼓小腹,但是太極拳練技用技時的呼氣和吸氣,是以自然呼吸為度,是配合攻守節奏來調節吸,只要均勻和諧就可以,不可以勉強吸氣或勉強呼氣,更不可以強收小腹或強鼓小腹,太極拳練技時不需像練氣功那樣,刻意的把氣息用意念導入丹田或經,而是採取柔合不用強,隨著用技引落合出的節奏,自然形成該輕則輕該重則重的自然呼吸。

 所以太極拳練技用技時,不必刻意的用力吸氣或呼氣,所謂「氣沈丹田」這個氣,以質性來說,氣是最輕最純的,氣是指最有整體力量的,氣是指最無定形最無定象的,氣是指最能流動變化的,氣是近之忽隱遠之忽現的,所謂「氣沈丹田」的氣,以太極拳來講,是指練太極拳的方位技術、纏法技術以及三合技術之後,整個身體練到大鬆大柔極鬆極柔時,身體四肢的結構越來越精熟這種鬆柔的用技變化,因而形成身的結構能夠隨著拳勢,不斷排重組的流動形態,這個流動形態就稱為氣,這時身體就如同從固體轉化為氣體,也就是身體因鬆柔而由固體產生氣化的樣態,所以太極拳講的氣其實就武者鬆柔氣化之後的身形,並不是指武者的吸之氣,所以呢,當我們身體練到氣化之後,身體就更能像氣一樣流動變化,因此能夠隨人而動,更能夠因敵成體,如風中之雲,澗中之水一樣,生生不息,因時因地而變動,如此之身形就是太極之氣。

 我們前面講過,太極無論是陰是陽都是氣,其中沒任可剛物,陰陽二氣靜合之後則成太極一氣,所以太極是氣,因此才有太極一氣之稱,所以太極拳是鬆柔氣化之拳,真正的太極拳要追求像氣一樣的鬆柔,當全身練到極鬆極柔之後,頭部、身體和雙手雙腳在用技時會部鬆透,這時身形的變動會像氣一樣的輕,身體的重力就會完全集中沈墜到身體的中心,就是在我們肚臍下方腹用俗稱的丹田部位,這樣身的重心就會更集中,重心就不會在用技時散亂搖晃,造成身體歪斜而失去重心,這就是拳論所講的「氣沈丹田,不偏不倚」。

 為什麼王宗岳太極拳要「氣沈丹田」,也就是為什麼王宗岳太極拳要將重心放在人體中心的腰腹丹田,而不是像一般大極拳要求是放在腳底湧泉穴呢?因為王宗岳太極不是像別家太極拳那樣,是以湧發勁來攻守的,王宗岳太極拳是屬於懸吊系統的太極拳,這種懸吊系的太極拳用技方式,是用全身之氣來鼓盪而攻擊的,其勁道主要來源是來自身體的鼓盪,並不是來自腳底上傳的勁力。

王宗岳太極拳是主講身形流動性的平衡,不是像一般太極拳那樣是主講站性的平衡,王宗岳太極拳攻守時人就像空中飛翔而後撲擊的鷹一般攻擊,或者像鱷魚將獵物拖下水中不停的翻滾一般的攻擊,這種流動性的平衡不是藉著腳穩固站立來平衡,而是以人體的中心,腰部丹田為重心不斷的鼓盪攻守,以達成全身的平衡,所以所謂「偏倚」,就是身體失去重心的現象,偏就是倚,倚就是偏,偏倚就是不正,重心歪離敵人叫偏,重心歪向敵人就叫倚,所謂「不偏不倚」就是重心不歪離,重心敵人不歪向敵人,也就是說不管身形
伸是屈是府是仰,全身重心都以身體中心的丹田來維持平衡,不能有任何歪斜,因為重心歪斜人就會傾倒,但當太極拳以大鬆大柔虛領頂勁的懸吊系統方式運,自然就能夠氣沈丹田。

所以千萬不可以用意念或呼吸去氣沈丹田,否則整頭腦的意念就集中丹田,意念反而無法集中於對敵攻守,這是太極拳的氣沈丹田和氣功的氣沈丹田完全不同的地方,學習者一定要注意,不可以混淆,太極拳用技的氣沈丹田是鬆柔技術自然而然形成的,就像我們提起一個裝水八分滿的塑膠袋,由於袋子和水都是鬆柔的,所以提時整袋水的重心就自然下沈,所以你只要專心練鬆柔技,自然能氣沈丹田,切不可因為過於在意氣沈丹田,而將意念專注於氣沈丹田,否則會倒果為因,變成練氣功而不是練太極拳了。